中新网上海12月8日电 (记者 郑莹莹)继原创新药在美国上市后,和黄医药8日在上海张江启用“创新药生产基地”,该基地占地43亩,建筑面积近5.5万平方米,年产能可达2.5亿片片剂和5.5亿粒胶囊剂。
就在上个月的11月9日,和黄医药以“借船出海”的方式,通过其合作伙伴武田,成功让原创新药呋喹替尼在美国获批上市,这也是上海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小分子抗癌原创新药。
此番,历经3年建设的“创新药生产基地”启用,意味着和黄医药计划在创新药生产上发力。
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李甲在当天的“创新药生产基地”竣工投产仪式上表示,生物医药是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,和黄医药在上海张江成立21年来,走过了从源头创新到商业化转型、产业化升级、全球化拓展的发展之路,取得了三款新药相继上市的成就,是“张江研发、上海制造”的杰出代表。
和黄医药董事长杜志强在现场回忆说,自己20世纪80年代就来上海了,2002年时来张江建研发中心,“那时的张江跟现在完全不一样,你们肯定想象不到(发生了多么)惊天动地的变化。”
张江现在是上海的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。此番和黄医药的“创新药生产基地”正是在张江。杜志强表示,除了研发更多的新药,希望通过该基地生产自己的药,也帮助一些没有生产能力的科创企业生产药,“我们也希望跟全球大的跨国(医药)企业合作,让这些企业把生产放到这里。”
和黄医药只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代表之一。上海向来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,早在1993年,上海就率先将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。经过30载发展,上海生物医药从工业产值不足50亿元的产业,成长为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的新兴产业。
上海目前集聚了14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,这几年计划逐步开工建设总规模近50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标准厂房。
另外,在今年10月举行的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,上海市创新药械出海国际合作伙伴启航,吸引了阿斯利康、罗氏等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品出海合作伙伴,助力上海本土创新类企业出海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中新网海口12月8日电 (记者 张茜翼)冬季的海南暖阳如春,气候宜人。8日,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迎来一波波游客和前来研学的学生。
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是中国唯一一家滨海火山地质公园。该公园拥有40多座各种类型的火山,60多条熔岩隧道;各类植物多达千种,花梨、沉香等珍稀植物被国家列为保护品种,有上万亩热带原生和次生雨林,植被覆盖率达85%以上,被称为“海口绿肺”。以其火山成因的典型性、类型的多样性、形态的优美性、矿泉的珍稀性和火山生态的完整性而成为国家重要的地质遗迹。
12月8日,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海南)采访团走进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。图为航拍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。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摄
当日,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新闻网、海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海南)采访团走进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,感受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之美。
12月8日,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海南)采访团走进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。图为航拍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。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摄
走进郁郁葱葱的火山口公园,树影婆娑、凉风拂面,高大的榕树千姿百态、根如盘龙、枝条繁茂;挺拔的重阳树干上附生着许多兰科、蕨类植物,姿态万千。此外,还有众多古老的荔枝树、相思树、花梨树、藤本植物等。站在观景台上环视四周,仿佛置身于绿色海洋,海口市区尽收眼底,高楼鳞次栉比,极目远处,海天一色。
12月8日,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海南)采访团走进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。图为航拍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。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摄
火山在给自然界带来灾难的同时,也孕育了璀璨的火山文化。火山岩地区的居民世代与火山相依相邻,敬畏火山、保护火山、利用火山,形成了独特的火山岩古村庄。这些村落古朴、清幽,住在屋内冬暖夏凉,这里的小路、围墙、庭院、庙堂甚至模具、石盆、石碗、石桌、石凳都是用火山石作原料。火山石加工而成的地砖,因富含气孔,透水性能好又防滑,是铺设人行道的优质材料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火山地区的人勤劳朴实、聪明能干,开发出的许多小吃常勾起人们的味觉回忆。糯米粿、斑斓糕是游客必点的两道点心,火山羊肉皮嫩肉厚,香而不腻,石山黑豆腐嫩滑可口,火山咖啡香浓诱人,吸引不少海口市民周末去火山公园喝早茶。
近年来,当地村民还在火山石上种石斛并开发成旅游景点,民众吃上了旅游饭。
据介绍,未来,园区将按照规划,构建集科普、生态与文化旅游、温泉养生、观光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世界地质公园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