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义乌12月8日电 (记者 张斌)8日,第三届中国(义乌)“一带一路”城市国际论坛2023在浙江义乌正式开幕。来自12个国家的40余位海内外政商学界人士出席论坛,共话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年来的成就及未来展望,围绕义乌高质量高水平建设“世界小商品之都”展开讨论。
“‘一带一路’为全世界合作与发展开辟新的机遇。”论坛期间,斯洛文尼亚前总统、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·图尔克表示,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重要的变革影响。他认为,要实现更强大的合作,必须更加基于相互尊重、互利互惠的良好原则,充分考虑借鉴商业界的经验。
在此方面,义乌有着鲜明特色。当地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,市场汇集26个大类、210多万种商品,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等平台还引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种境外商品。每年,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,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.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。
论坛期间,中外与会者先后前往义乌铁路口岸、后宅街道李祖村、义乌国际商贸城等地进行参观考察。
参与走访的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对中新网记者说,义乌的中外商人把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带到非洲,也将非洲的高质量、高价值商品带到中国,他对此十分满意,这体现了中外合作特别是南非和中国合作的双赢之处。他认为,中国与南非在内的贸易伙伴要不断扩大贸易交流,充分运用贸易协作,通过电商平台及共建物流中心等推动更加无缝的贸易流动,增加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人际交往,同时增强物流的有效性,惠及商界人士。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,建议义乌不断放大市场能级、国际贸易能级、产业能级、城市能级、开放能级、改革能级、文化能级,以此提升商圈能级。要依托外商云集优势,融通中国和世界,使义乌成为“中国看世界、世界看中国”的重要窗口。
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前副议长、原交通部部长,马来西亚亚太“一带一路”共策会主席翁诗杰亦认为,义乌的企业家尤其要认识到市场需求的演变,加强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以及全球南方的合作,这将为义乌打造全球商圈提供利好,并将其推到新的高度。
“十年来,共建‘一带一路’从理念化为行动,从愿景变成现实,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新平台。”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在致辞时表示,愿同包括浙江义乌在内的各省市加强合作,共同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。
“义乌是共建‘一带一路’的重要桥头堡和新起点。从义乌看未来,我们相信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,世界开放包容、互联互通、共同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中说。
金华市委常委、义乌市委书记王健在致辞中说,十年来,义乌不断放大市场“买卖全球、货通天下、接轨国际”的独特优势,大力推进“义新欧”等开放大通道建设,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交流合作日益密切。当地将进一步加强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交流合作,推动商品、技术、标准、企业和商贸人才等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。
此次论坛还举行主旨演讲,并围绕“展望‘一带一路’的下一个十年”主题开展了战略对话,聚焦“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合作的新突破”“‘一带一路’与国际贸易的新篇章”“构筑国际枢纽,共建‘一带一路’”举行了三场平行论坛,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搭建多边交流合作、促进交流往来的平台,推动各方共话合作新机遇,共谋发展新未来。(完)
中新网马尼拉12月8日电 据菲律宾媒体8日报道,菲统计局数据显示,第三季度菲农产品贸易额同比下降12%至62亿美元。
数据显示,虽然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14.8%的降幅有所收窄,但与去年同期17.5%的增长显著相反。其中,农产品出口16.1亿美元,同比下降13.3%;进口45.8亿美元,同比下降11.5%。农产品出口额前五位分别为:食用水果及坚果;甜瓜的果皮4.9亿美元;动、植物油、脂及其分解产品;精制的食用油脂;动、植物蜡3.2亿美元;蔬菜、水果、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2亿美元;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1.2亿美元;肉、鱼、甲壳动物,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1.1亿美元。
数据显示,农产品进口额前五位分别为:谷物9.7亿美元。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;配制的动物饲料5.2亿美元;杂项食品4.7亿美元;肉及食用杂碎4.7亿美元;糖及糖食3.6亿美元。(完)